创立于1993年的中控(SUPCON),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控积淀了深厚的自动化功底,正在完成从高校背景企业到全球化高端自动化提供商的华丽转身。相信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必将与其他产业一样,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主角。就目前而看,中控(SUPCON)无疑将成为这一产业前进轨迹的引领者之一。立足全球,高端品牌发展之道打破原有格局,通过高端大项目战略、全球化布局战略和自动化服务战略,成长为国际化的高端自动化厂商,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辉如是描述了中控的发展战略。事实上,对大多数成长于国内土壤的自动化供应商来说,如何在完成一定积累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发展思路和企业定位,破茧而出,真正打造成为国际化的高端品牌,应该是一个比技术跨越更为严肃的课题。中控多年来的实践与思考表明,上述战略的贯彻实施或许正是自动化品牌的成长之道。数年前中控便已开始海外业务布局。作为中控的战略业务之一,海外市场一直是中控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市场销售方面,中控的海外业务近年取得高速发展,年增长率都在50%以上,过去几年更是取得成倍增长,中控控制系统累计销售1万多套,服务于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在驻外机构建设方面,中控已经在全球布局有5家分支机构,设置常驻人员进行市场开发、工程及售后服务支持;在产品研发方面,中控同样注重其国际市场定位,近期产品基本上是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时推出,特别是最近的ECS-700系统,包括主流的ECS-100和JX-300XP都可以广泛应用于海外市场,沈辉谈到,在海外,中控品牌知名度在大幅度增强,也为海外客户提供了越来越完善的全球化服务,中控正在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领域跨国企业。成为高端大型自动化项目的主要玩家,也是中控卓有成效的战略成就之一。在传统化工行业,中控早已是自动化领头羊之一,众多大化肥项目都已为中控占据;在现代煤化工高端项目方面,煤化工高端项目基本上一一突破,目前的目标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度开发,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在炼化方面,中控在石油炼化高端项目中捷报频传,不断在大型联合装置上取得硕果。厚积薄发,光荣与梦想同在回顾中控的成长之路,沈辉把方向问题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近20年来,中控不断获得各类荣誉,首先,我认为中控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即我们所做的事业符合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命脉行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其次,我们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高校技术产业化背景,在获得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团队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另外,我们选择的工业自动化行业,是一个具有前瞻创新性特点的行业。面对国内外的完全市场化竞争,实力是最终决定优胜劣汰的关键砝码。对中控而言,在把握正确方向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实力的厚积薄发。作为一家专业的工业自动化提供商,中控的技术和产业化深厚积累无疑是当前SUPCON成为全球中高端市场品牌玩家的重要基石。中控DCS系统在1993年起步,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并具有1:1冗余技术的DCS产品JX-100控制系统;1998年推出JX-300,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DCS产品化及大批量销售,此时的JX-300无论从易用性、可靠性都达到了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自此,中控开始了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DCS应用经验。2001年,为了适应Internet和Web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中控又推出了适应大中型控制需求的ECS系列产品,包括2007年推出最新的大规模联合控制系统ECS-700。将传统I/O、底层基本控制研究透彻之后,中控将眼光投向了现场总线、复杂控制、操作监控、生产调度、数据集成、控制优化,从2000年开始,中控开始做先进控制应用、MES,在HMI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至此,中控的InPlant工厂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解决理念水到渠成,跻身于世界先进控制平台之列。全球布局,高端愿景,是中控从技术积累、产品积累到品牌塑造的重要一步,不难预见,不久的将来,SUPCON的国际高端自动化品牌价值将成为其获得中国用户青睐的重要砝码,中控的自动化之道,同样为中国自动化企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1993年, 第一个推出1:1热冗余DCS,1996年, 第一个推出全数字化DCS2000年, 第一个规模推广节能减排解决方案2004年, 第一个制订国际标准EPA2007年, 第一个进入大化工、大化肥装置2009年, 第一个进入千万吨大炼油联合装置2010年, 第一个进入大型石油化工联合装置及全厂一体化炼化联合装置。